欢迎您,访问岳西人大!

当前位置:首页 > 乡镇人大 > 正文

头陀镇人大:昔日红色根据地 今朝和美新乡村

发布时间:2024-08-20 11:53:45     来源:   点击:
      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散落着无数承载着厚重历史与革命精神的红色根据地。这些地方,曾是革命先烈们浴血奋战、播撒革命火种的圣地。岳西县头陀镇,便是这样一个从烽火岁月中走来,又在新时代的春风中绽放出绚丽花朵的典范,它正悄然蜕变,展现出和美新乡村的勃勃生机与无限魅力。一代代的头陀人在传承红色基因的同时,实现乡村振兴,描绘出一幅幅昔日烽火连天,今朝和谐美满的动人画卷。
      
红色记忆,历久弥新。时光回溯至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这片土地见证了以胡祥仁烈士为首的无数英勇无畏的战士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前赴后继的壮丽篇章。从简陋的农舍到密林深处的秘密会议,从激昂的战歌到不屈的誓言,每一处遗迹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激励着后人铭记历史、不忘初心。
      
1901年,胡祥仁出生在头陀镇的一个农民家庭。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胡祥仁、蔡世钊等人组建了中共头陀河支部,他们在头陀河、黄尾河等地发动群众,组织农会,开展兵运工作,积极开展抗租、抗捐、抗税。于1930年4月2日,赤卫队在头陀河畔举行武装暴动。1932年3月,胡祥仁率部参加了徐向前指挥的苏家埠战役,为了保存革命力量,胡祥仁带少数同志掩护大部队安全转移中,胡祥仁身中数弹,伤重被俘,被敌人杀害于霍山县东流河,年仅31岁。胡祥仁牺牲虽然有90多年了,但他不怕牺牲、誓死无畏的革命气概,永远激励着头陀儿女去英勇向前。
      
近年来,头陀镇人大与民众共同努力,对这些红色资源进行保护与挖掘,通过实物展示、图文解说、多媒体互动等多种形式,让红色故事生动再现,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同时,举办红色教育研学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学生前来参观学习,让红色文化成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
      
头陀人民从战火纷飞的年代到如今宁静祥和的乡村生活,从基础设施的改善、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精神风貌的焕然一新。
      
▲头陀红色广场
      
绿色发展,生态宜居。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该红色根据地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通过实施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环境治理等工程,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让绿水青山成为最宝贵的财富。同时,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绿色产业,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促进了农民增收。
      
头陀还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娃娃鱼”的栖息地,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负氧离子含量达6000个/立方厘米,这里有波光粼粼“狮子河”,九瀑连环“黑龙湾”。
      
走进今日的头陀乡村,只见青山环抱、绿水长流,农舍错落有致,“四好农村路”干净整洁。敢为人先头陀人踔厉奋发,励志的虎形村退伍军人宋本鑫利用独有的自然山场和环境,建起了“天空之镜”网红打卡点及山野民宿,年接待乡村游人数5万人以上,并带动村民一起吃起了“旅游饭”,同时为村集体年增收7.5万元,村民年增收20余万元;敢闯敢拼的头陀村打古组村民查海松把自家小院发展农家乐、民宿,提供地道的农家菜和乡村体验,吸引了上海、江苏等众多游客前来休闲度假。在这里,人们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感受乡村生活的悠闲与惬意。
      
▲虎形村民宿
      
产业升级,经济繁荣。为了彻底摆脱贫困,实现乡村振兴,该红色根据地积极探索产业转型升级之路。在保留传统农业优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链条。同时,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积极开展《党史知识竞赛》《阅红色故事赏自然风光》《茭白文化旅游节暨农民丰收节》《乡味头陀徽名菜评选》等独具地方特色活动,实现了文化与经济的深度融合。
      
如今的头陀人充分利用资源,打响“高山牌”,2022年第七届亚太茶茗大赛获金奖,2023年《伽马红茶》4项专利获得认证,全镇茶园总面积达8402亩,年产茶叶180余吨,成为名副其实的“茶谷名镇”;作为岳西县主要茭白产地之一,头陀镇茭白种植面积约4000余亩,年产高山茭白7000余吨,头陀主打高山茶、茭白、茶旅乡村游、生态养殖牌,农业产业给头陀人带来了5430万元年收入,2023年头陀镇人均纯收入1.72万元,至此头陀人的“腰包、钱袋子”鼓起来了。
      
66岁许贻民,本该儿孙绕膝安享晚年的舒适生活,而他依靠科技强力助农,聚力搞开发埋头钻研究,冲出茶叶新出路,精心在茶园茶厂熬夜72小时,用21到工序,成功制作出,他所讲的六大茶系之外的新品类茶“头陀伽马茶”,先后跑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安徽科技学院,与高等院校紧密对接,并于2022年成立了安徽省首家“茶叶科技小院”。
      
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村民们的收入水平显著提高,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昔日贫穷落后的乡村面貌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一幅幅产业兴旺、经济繁荣的生动图景。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虎形大滑岭百亩茶园、千亩茭白田
      
社会治理,和谐有序。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该红色根据地还注重加强社会治理,推动形成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通过建立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完善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等措施,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同时,积极开展移风易俗、文明创建等活动,引导村民树立文明新风、弘扬传统美德。
      
如今的头陀乡村,随着乡村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美德绽放,近年来头陀获评“中国好人”1人,“安徽好人”1人,“安庆好人”4人,在好人榜样的影响下,涌现出了“美丽庭院”85家、“和美家庭”121户以及“好婆婆”、“好媳妇”187名等感人至深的好人榜样,他们用自己的美德诠释了乡村新风貌。
      
邻里和睦、家庭和谐、社会和谐的良好风尚在头陀蔚然成风。村民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和志愿服务活动,共同营造了一个文明、和谐、美丽的新家园,用实际行动点亮了乡村文明的璀璨星光。
      
▲茭白文化暨农民丰收节
      
昔日红色根据地,今朝和美新乡村。头陀镇人大紧紧围绕“推进产业振兴、建设景色美环境优的特色小镇”的总体思路,攻坚克难,加快发展,保持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先后被授予省级生态乡镇、省级卫生乡镇、省级森林村庄、市级文明村镇、市级乡村旅游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在这片充满革命精神的土地上,人们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乡村振兴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这片红色的土地必将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和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