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创新型岳西建设,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20年工作安排,5月25至5月29日,县人大常委会分管领导带领调研组到县经济开发区及温泉经济开发区部分企业进行调研,与企业代表召开座谈会,并赴县外考察学习。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县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自主创新政策体系、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为全县经济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创新政策日益完善。连续多年出台《岳西县工业发展及企业自主创新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岳西县推进科技创新若干政策》、《岳西县科技计划后补助项目评审办法》等创新政策,并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及时兑现政策,2018年,已兑现科技创新专项资金982万元,比上年增长14.5%。43家符合条件的企业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4212.59万元,税收优惠额达1053.15万元;4家高新技术企业落实所得税减免优惠额达602.58万元,创历史最高水平。争取上级支持实施国家、省、市各类科技创新项目89项(其中国家15项、省19项、市55项),累计获得扶持资金2973.5万元。2019年,技术合同吸纳交易金额2672万元。
创新主体持续壮大。2019年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8家,占规上工业企业的28.86%,位居全市第一。高新技术产业企业39家,占规上工业企业40.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4.59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44.5%。实施高新企业培育计划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在培高新技术企业14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3家,科创板上市21家,新三板上市3家。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及众创空间2个,其中:省级众创空间1个、市级孵化器1个。
创新要素多元集聚。中关村·筑梦小镇双创中心建成投入运营,安庆师范大学大别山区域研究院、安徽省梦之村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省院士工作站、省农科院岳西县特色农业研究所等相继进驻。县政府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15家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申报并获批国家级农业众创空间星创天地1家、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5家,国家重点新产品1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省重点新产品5个。
创新活力有效激发。2019年,全县专利申请量779件,其中申请发明专利318件,授权发明专利42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4.55件。创新平台建设较快发展,全县工业企业共建科技机构59个。其中:国家级研发平台1个,省级研发平台21个,市级研发平台31个,县级研发平台6个,徽记农业、回音必等2家企业正在筹建实体研究院;常态化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企业55家;2019年,全县归集研发经费投入达2.47亿元,科技创新经费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48%。创新创业人才队伍逐步壮大。申报获批全省特支计划人才2人,申报高层次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团队3个,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才823人,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1497人。65名科技特派员深入到贫困村开展科技服务和农村科技创新创业行动。
二、存在的问题
(一)全县创新机制不健全。一是缺少引领性统领性的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科技资源共享和集聚程度低,科技创新的合力优势没有形成。二是科技创新导向不鲜明,现行创新政策、人才政策、科研经费等在鼓励科研成果市场化导向上没有建立以经济贡献率为核心的评价标准。三是科技项目跟踪绩效评估机制不健全,重科研项目立项,轻科研项目的跟踪问效,科研项目经费等资源发挥效益欠佳。
(二)企业主体作用不明显。一是企业较多怕冒风险,缺乏自我创新、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胆识。二是部分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工艺装备的研发和配套能力较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主品牌的、高附加值的、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较少,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关联度高的产品更少,进而无法形成持久的市场竞争优势。三是部分中小企业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没有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自身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四是企业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科研合作大多数仅限于解决企业的某个具体的技术难题,围绕自主创新研发开发的产学研合作项目较少,对外技术交流合作水平普遍低。
(三)全县科技创新人才紧缺。一是多数企业缺乏高端管理和技术人员。二是缺少企业所需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产业技能人才。三是企业科技人才普遍呈现服务年限短、流动性大问题,一线科技人员数量逐年递减,培育本土领军创新人才日趋困难。
(四)全县科技创新环境不优。一是科技创新政策兑现周期过长、程序复杂,科技奖补资金兑现效率有待提升。二是对人才的评价激励机制不科学,重论文轻实能、重学历轻能力,重数量轻质量等现象比较突出;创新人才收益分配不合理,科技贡献与劳动报酬、职称职务晋升及福利分配严重失衡。三是企业融资普遍门槛高,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方面,有停贷压贷现象,政策约束较多,贷款程序较复杂。
三、对策建议
下一步,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把科技创新摆在实现高质量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为我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一)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构建科技创新体系。一是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推行政府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二是建立健全创新驱动评价体系,建立科技创新贡献率、知识产权和新兴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创新驱动综合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把创新驱动发展纳入绩效考评范围。三是深化人才体制改革,大力推进“人才强县”战略,稳定和壮大全县科技人才队伍。县政府要整合相关部门资源,形成合力,拓展人才引进渠道,建立“人才技术需求清单”,帮助企业实现人才对接,鼓励企业采用“不为所有,但为所用”方式建立智库开展科技研发。强化对引入高端人才的跟踪服务,为其开展科技研发、组织试验、拓展服务范围等创设环境,帮助解决引进人才的医疗保险、子女教育等问题。落实人才激励政策。出台优于先进发达县域地区的人才政策,重点放在吸引珠三角、长三角等地人才来岳创新创业及留住本县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创新创业上。支持安庆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等本地院校的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培养高水平应用研究和产业人才。积极争取省内外高校来岳建立实习基地,开展本地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加快大别山职业科技学院学科和专业设置改革,培育更多创新创业人才和职业精英。探索建立科研人才双向流动机制,促进创新人才在企业和事业单位间双向流动。建立健全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构建多角度、全方位的人才评价体系,调动科技创新人才积极性。
(二)强化主体作用,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一是支持企业加强技术研发能力建设,推动各类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支持以企业为主承担实施国家、省市级重大科技专项等创新项目,推动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二是鼓励企业提升产学研合作开发能力,建立多层次、常态化的企业技术创新对话机制和咨询制度。三是鼓励企业建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四是注重培育壮大中小微科技企业,有序选择一批技术创新绩效明显、产权明晰、成长性好的中小微科技企业重点培育壮大,在技术、资金、政策等多方面支持。
(三)完善激励政策,激发创新驱动发展活力。一是完善产业创新政策,加大特色产业、优势产业的研发力度,引导科技创新在传统优势产业发力求突破的同时,顺应“互联网+”发展新形势,优化产业结构,立足“大数据、大健康、大旅游”三大首位度产业发展一批新兴业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完善人才政策,加强创新型企业家队伍建设,加大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力度,开发紧缺型产业技能人才,加强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培养。三是完善县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政策,加大财政科技创新支持力度,整合财政科技预算资金,统一进行规划调度,提高科技创新资金配置效率。引导企业、社会增加科技投入,加快形成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
(四)改善创新环境,营造科技创新良好氛围。一是谋编制好《岳西县科技创新发展规划》(2021-2035)。立足“十三五”,展望2035,提出我县科技创新发展的战略定位、主要任务和实现路径,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二是完善招商引进科技项目体系。加大科技项目招商奖励政策,引领创新发展。三是完善创新金融服务体系,成立科技信贷联席工作领导小组,对科技担保提供政策支持和指导,强化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支持,培育扶持创新型、成长性科技企业上市或挂牌。四是推进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借鉴天长模式,谋划推进高新技术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建设,引进培育一批集评估、咨询、法律、财务、融资、培训等一体的中介机构,多方位搭建科技服务、企业技术创新、产学研结合等创新平台。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研发平台、技术转移机构,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合作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科技创新提供优质服务,推进全县科技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