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上旬,县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对我县广播电视工作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先后到石关、黄尾、来榜等乡镇实地查看了乡镇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农户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情况及改革后基层站所运行情况,召开一系列座谈会,听取广电中心专题汇报,征求相关职能部门及基层的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广播电视工作主要成效
近年来,县广电中心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 ,服务大局,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和宣传阵地作用,广播电视综合实力得到大幅提高,各项工作都取得明显进步。县广电中心被国家广电总局授予“全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被省人社厅和省广电局授予“全省广播电视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被县委授予综治维稳先进单位、被县政府通报嘉奖。
(一)新闻宣传工作成效显著。2017年,县广电中心共发电视新闻稿件1701条,央视发稿14条,特别是 CCTV-1、CCTV-2和CCTV-13均报道了我县脱贫攻坚工作情况,为我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成功策划制播2018全国农民新春联欢会岳西专场和第十一届(安徽﹒岳西)映山红文化月开幕式暨CCTV-7《家乡-走进安徽﹒岳西》,农民春晚岳西专场收视率位居第一并获一等奖;成功在央视“1号线上”推出微视频《大美中国·探春·安徽岳西》;“岳西翠兰”首次登陆央视公益广告,开辟了我县在央视专题栏目宣传岳西之先河;微电影《烛摇红》、新闻作品《小小蜗牛奖 提升大效能》等均获省、市表彰,《烛摇红》入围2018年中国首届红色微电影作品奖,这些节目和作品极大地宣传和推介了岳西,充分展示岳西形象。县内重大直播、主题报道、专题报道、电视问政等节目都紧扣岳西实际,特色鲜明,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和宣传阵地作用。
(二)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升。近年来,我县统筹有线、无线、直播卫星、互联网等多种传播手段,组织实施176个行政村(3698个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14949户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47个“百县万村”应急广播“村村响”工程、2184场次/年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及中央无线广播电视节目数字化覆盖等工程。到目前为止,我县共发展有线电视用户49965户、直播卫星(小锅)用户35857户、无线及其他方式覆盖用户35408户,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9.36%和99.22%,超过全省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平均水平,系列广播电视惠民工程的实施,确保了党和政府的声音及时传递到千家万户。
(三)媒体融合初显成效。县广电中心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打造新型媒体传播矩阵,新开辟设立台(岳西电视台新闻综合、影视两个频道)、网(大别山传媒网)、端(诗画岳西手机客户端)、微(岳西电视台微信公众号)等传播平台,保持每个工作日推送各类新闻达40余条,内容丰富,收听收看方便。自矩阵建立以来,台、网、微、端等平台对县内重大活动都进行了融合传播,实现全方位、多视角地宣传和推介岳西。
(四)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2017年,按照县统一部署,完成了乡镇广播站综合改革,原乡镇广播站与乡镇文化站撤并组建为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原广播站92人(财政供给25人、广播电视网络信息分中心编外自聘67人)全部并入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从事乡镇广播电视的建设和维护。为解决24个乡镇原广播电视网络信息分中心编外自聘67人后顾之忧,由所在乡镇与其签订合同,通过政府购买原乡镇广播站公共服务项目的方式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交由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统一管理,解决其基本工资及五险,工作绩效部分(基础工资的30%)及有线广播电视设备运营电费、日常维护更新等费用支出,通过巩固发展有线电视用户、收取服务费来保障。今年,县广电中心为建立公正评价、合理使用、能上能下的“导向管理”机制,出台《岳西县广电中心专业技术岗位竞聘方案》(试行),专业技术岗位通过竞聘形式上岗,极大地调动了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性。
二、存在的问题
(一)有线电视用户流失严重,部分岳西人看不到《岳西新闻》。受电信、移动等运营商业务的冲击及广播电视服务水平和有线电视节目质量等因素影响,有线电视用户数量极剧下滑,少数乡镇用户流失率高达50%,个别乡镇有线电视用户流失率达95%,且因投入过大,仍有12个行政村未开通有线电视网络,致使近5万户岳西人看不到《岳西新闻》。用户减少造成收入锐减,运营日益维艰。广电中心还因2005年“泰利”台风灾后重建传输网负债100万元,至今无力偿还。
(二)投入不足,设备老化,新媒体融合度不高。广播电视设备和技术更新换代快,但由于财政投入不足,乡镇原有设备和线路严重老化,中心采、编、播、制设备已跟不上广播电视发展的需要,其中演播室还是九十年代初的设施,融媒体中央厨房、综合演播室等硬件尚未建设,难以满足广播电视事业日新月异的发展需求,台、网、端、微等传播平台虽已建立,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度不高,用户少,点击率低。
(三)机制体制运行不畅,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县广电中心为县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实行中心(台)合一。现有职工46人,其中公务员5人,事业编制19人,自收自支13人,人事代理9人。体制混乱,机构臃肿,人员身份复杂,职工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不尽合理。在现有体制机制下,“岗位能上能下、职务能升能降、薪酬能多能少”的考核奖惩机制无法执行,创新能力不强,工作积极性不高。基层广电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技术力量薄弱,服务能力参差不齐。
(四)基层站所改革需进一步完善。原乡镇广播站债权债务未进行全面清理,撤并组建后的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大多数机构内部未能充分融合,人员管理机制尚未出台,职责不明,部分乡镇对广播电视事业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忽视本地广播电视为“三农”公共服务的基本职能,任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自生自灭,人员有抽调、混岗等现象。原乡镇广播站职工虽解决了基本工资和五险,但各乡镇福利待遇兑现不一,职工之间相互攀比,存在不稳定因素,信访隐患依然存在。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对广播电视工作的认识。我县广播电视事业虽取得长足发展,但面临的短板也十分明显,市场流失、投入不足和人才匮乏等现实问题制约着我县广播电视的发展。而县乡广播电视是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承担着传达党委政府声音、有效引导地方舆论、传播地域文化、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主要职能;承担着按规定转播好中央、省、市广播电视节目,确保安全播出,维护广大群众基本公共文化权益的重要职能。建议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公共文化保障法》,进一步提高对广播电视工作的认识,提供更加有力的政策保障,确保县乡广播电视各项职能得到充分发挥,确保服务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切实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责,重视广播电视工作,加强对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管理。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要强化服务意识,认清自身职责,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促进新媒体深度融合。建议县政府加大投入,推进我县广播电视事业均衡发展,加快推进未开通的12个行政村有线电视网络和141个行政村应急广播系统建设;每年安排广播电视发展基金100万元,按照以奖代补的形式,鼓励支持各乡镇加大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光纤入户双向宽带网络升级改造,巩固发展好有线广播电视数字产业,提升《岳西新闻》等本地广播电视节目覆盖传播服务水平;尽快启动融媒体中央厨房、综合演播室等工程建设,进一步优化融通我县新闻宣传采、编、发生产环节,实现制播流程一体化、资源共享,推动融媒体产品与服务全面转型升级。
(三)深化机制体制改革,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激发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新一轮机构改革正在进行,建议县政府及相关部门抓住改革机遇,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确保导向”的原则,按照上级的要求,提前谋划,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整合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新媒体等文化资源,成立岳西传媒集团,集各类传媒于一体,初步形成以广播电视为主业、兼营相关产业的综合性文化产业格局,进一步夯实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的坚强阵地。进一步理顺广播电视管理体制,深化劳动、人事、分配等系列制度改革,规范用人制度,完善考核评价和退出机制,形成推动融合媒体的用人机制,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新闻工作者队伍。
(四)妥善解决广电部门遗留问题。建议县政府相关部门尽快理清原乡镇广播站债权债务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化解,对67个政府购买服务人员出台后续管理配套政策,加强管理,排除信访隐患。鉴于广电中心仍有22名自收自支的职工,而广电经费收支两抵年缺口130万元,建议县政府相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定向补助,解决其生存问题,并化解因台风灾后重建所负的100万元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