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岳西人大!

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岳西 > 正文

春风化雨 老有所依

发布时间:2014-05-26 09:14:09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春风化雨  老有所依

——岳西县法院成功调解一起近二十年的赡养纠纷案件

516,岳西县法院民二庭法官通过“润物细无声”的工作方式,成功调解一起复杂的赡养纠纷案件。

年近九旬的秦老夫妇,从1996年起,就因赡养问题与部分子女产生矛盾。当地镇、村工作人员多次出面调解。到了1999年,因其中三个儿子未按约定履行赡养义务,秦老夫妇诉诸法院,法院判决每个子女每年支付二老180元的生活费用和180斤大米。即便如此,仍有子女怠于履行,二老不得不多次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十几年过去,每个子女每年180元的赡养费已远远不能满足秦老夫妇生活之需。多次要求子女增加赡养费未果,今年年初,秦老夫妇不得不再次将五个儿子一同告上法庭。

为避免判决后会出现上一次同样的结果,承办法官接手案件后,并未立即安排开庭,而是先后四次深入当事人所在村民组、村委会、镇政府调查了解情况,与老人们的几个子女分别接触、沟通。

在弄清秦老夫妇二十年来家庭矛盾产生的根由之后, 312日,法官组织第一次开庭。想不到的是,当天竟有两个被告经依法传唤仍不到庭。为保证法律的权威性,庭审如期进行。但庭审后不到一个星期,秦老妇即因病去世,法庭裁定中止诉讼。

为真正解决秦老“老有所养”的问题,承办法官在秦老老伴丧事办结之后,再次来到几个被告家,面对冷言冷语,甚至是辱骂,承办法官保持着最大限度的克制,始终对几个被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

516,该案继续开庭。由于法官庭前耐心的劝导,这一次五被告全部到庭。庭审中,一边是八十八岁的秦老形单影只,说起自己的处境泪流满面;另一边是几个儿子因几十年来的家庭积怨,吵得不可开交。庭上一度陷入一片混乱,依靠法警强行制止才维持秩序。

尽管如此,但主审法官并未阻止几个被告的“发泄”,而是细心地从混乱的场面中发现问题,捕捉各当事人的心理变化,寻找有可能解决问题的“钥匙”。

庭审中,细心的法官早已注意到始终坐在旁听席上的一位年轻小伙,当老人提起已过世的老伴时,他的眼里布满泪水;当老人要上厕所时,他第一个起身搀扶;也是他,在庭上几次成功地阻止了几个被告之间的争吵。案件进入调解程序,主审法官主动邀请其参与。经了解,这位年轻小伙是秦老的大孙子,由于母亲早逝,他是由爷爷、奶奶一手带大,对两位老人充满感情。

由于年轻小伙的参与,庭上紧张的气氛顿时缓和下来。主审法官及时引导当事人进行协商,一轮,又一轮,原告与被告之间,被告与被告之间,最终各当事人达成一致调解意见:秦老仍然跟二儿子一起生活,平常生活起居由其照顾;另外四人每人每年给付老人900元生活费,遇有大笔开支,四人平均承担;每人承担的赡养费都交给老人的大孙子,并由其帮助老人购买生活必需品。

对于这种安排,老人的大孙子也欣然接受,他表示愿意通过这种方式告慰奶奶的在天之灵,同时也算为爷爷尽一些孝心。

一个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一场持续近二十年的纠纷,承办法官通过自己的爱心、耐心、细心和韧劲,巧施“四两拨千斤”的功夫,运用情、理、法交融的调解模式,避免了家庭矛盾的进一步升级,使案件有一个较为圆满的结局,一家七口人面带笑容地走出法院大门。